Miss Wong’s Sharing 我的分享

《聆聽音樂》

學習樂器就是對學生輸入指令,像電腦一樣,沒有input,如何有output? 學習音樂大概有以下input:

  • 上課吸收樂理知識;
  • 學習演奏技巧;
  • 解決困難的方法;
  • 回家反覆練習;
  • 音樂欣賞,培養對音樂的審美觀。

    我歡迎家長第一課在課堂上觀察,讓他們了解學習音樂的過程和須知。堂上讓學生分辨什麼是優美的音色,初步教他們如何演奏優美的音色,並告訴大家將來,甚至一生要追求的音色。學習音樂過程中,聆聽音樂十分重要,不要認為上課時聆聽音樂是浪費時間,耳朵不學習聆聽,就不會演奏美妙的樂曲。

出席樂器課不等於學懂了樂器

學生A: 學了三年鋼琴,沒有請假,一個月學四堂,每堂1小時,每星期練習六天,每天1小時,三年來共練習了864小時和上了144小時課,彈琴時數等於1008小時。

學生B: 學了三年鋼琴,一個月平均上四堂,每堂1小時,但喜歡請假,一年請了6堂假,每星期練習兩天,每天半小時,三年內共練習了144小時和上了138小時課,彈琴時數等於282小時。

勤力練習和疏懶練習的學生,三年來學習時數相差726小時。所以家長們不要對我說,為什麼我子女的進度會很慢 。

錄影考試

不少家長和學生們,覺得錄影考試好着數,有無限take,然後揀選最好。其實考試錄影不是心目中的着數。
 
1. 真人面對面考試,考試日期就是deadline,不論在考試房的表現如何,已是不能改變的事實。Recording 反而會心存僥倖,這次錄得不好,還有下次機會,學生不會把最好的最專注的拿出來。
 
2.以老師的演奏及錄影經驗,如果非常集中的話,第一take是最好的,如果未能集中,第一take不會好,其實都休想第二第三take會好,而錄影的壓力絕對比現場考試的壓力大。
 
3. 如果不是真人面對面考試而是錄影的話,學生總覺得自己錯了,老師會給予機會再開始,第一take:第二首歌錯了,Start over,第二take:第四首歌錯了,Start over,第三take : 第三首歌錯了……沒完沒了的不停錄影,學生壓力增加,體力下降,錯的機會更多!
 
4. 學生覺得錄影考試會有N次機會,這次錄得不好,下星期再錄,這個心態根本沒有100%的準備,當你以為有100次機會錄影,不如你用100%的心機去練習,練到100%純熟。
 
5. 由於黃埔studio超強隔音板關係,音色很乾,沒有回音,平時用來上課和練習就非常好,因為可以練到真功夫出來,由於Miss Wong希望學生有較佳的效果,所以才四處物色較高質素的場地給長笛和唱歌學生考試。(piano考生沒有影響,全部在黃埔studio錄影。)
 
6. 場租價值不菲,我租的是一個較大的空間,用的是Steinway鋼琴,為了減輕家長負擔,辛辛苦苦才安排了6-8位學生share場地租金,終於落實了是2021年1月24日星期日下午,請各位同學和家長認真對待當天的考試,那天就是deadline,表演藝術的考試,是沒有take two的。
 
7. 有同學家庭經濟環境比較好,不介意連續幾日外租studio,也不介意給我幾天的伴奏費用,我也勸大家不用想,效果大概也不會好的,只會浪費金錢。除了1月24日考試的同學,piano考生我也set了deadline,Deadline就是deadline,請同學做足100%的準備。
 

考試和比賽

我是一個愛音樂愛得瘋癲的老師,當然希望感染學生愛上音樂,就算不視音樂為終身職業,音樂都是陪伴你一輩子的好朋友。我的教學中,會鼓勵學生考試,也會安排程度高一點的學生比賽,學習有了目標,才能推動學生作出有質素的練習。比賽除了增加表演機會外,也可以觀摩其他參賽者,也是一個學習的經驗。考試都是一個表演的機會,同時可以幫助學生取得認可,也是對自己努力的一個肯定。話雖如此,考試的級數和比賽項目還是要老師決定,因為學生的程度只有身為老師的我最了解。

有關Trial lesson / consultation lesson

其實試堂,即是我用30/45/60分鐘跟學生上課,教授學生彈/吹奏技巧和指出可以改善的問題。而初學鋼琴者試堂,尤其是四五歲的小朋友,我會用30分鐘盡快了解學生對音樂知識的吸收能力、教導學生郁動手指的方法和力度,以及基本的手型。另外,我會額外用15分鐘與家長傾談,讓他們知道子女剛才的學習情況,而我會在談話過程中得知家長的價值觀和對音樂的看法。Sorry! 我認認真真用心的上了半小時課,該課是需要交學費的。
我心目中的試堂,是希望選擇真心愛音樂的學生,以及選擇尊重和信任老師的家長。所謂「用人勿疑,疑人勿用」,學音樂都是長遠的,我有很多學生教導超過十年,如果對我有質疑的話,請選擇一位適合你的老師,或者說話比較動聽的老師。

別再虐待別人的耳朵

練習樂器是總會令身邊的人難受,所以同學們應該感謝父母有包容的心,他們的耳朵受盡折磨,直至樂曲完整及動聽才鬆一口氣,「亞仔亞女首歌終於似樣喇,原來都好好聽!」

練習時,手部動作/吹氣不是第一個動作,而是用腦袋想一想理想的聲音,聲音先在腦袋產生,然後用你的樂器產生,即是我經常和學生說:” Think before you play” “music in your head” 之類的話。

自己錄影和錄音的確可以幫助了解自己的不足,但我也希望同學學會彈奏/吹奏時聆聽,越學會聆聽自己的學生,會對自己要求越高,同時表現會是最好的。

各位同學,加緊練習,不要虐待考試官的耳朵。

學校考試應該如常上課

Miss Wong明白家長緊張子女的學業,但也不應因學校考試而取消樂器課堂。第一 : 學校考試週會放下午,甚至早上十時十一時放學,我絕對不相信同學們剩下的時間全都用來溫習課本,你總可以安排最少15至30分鐘練習;第二 : 家長應教導子女做事不應臨急抱佛腳,考試週才發奮發狂的溫習,也失去學習本身的意義。

栽種音樂小樹苗需時很長,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不單小朋友要有毅力和恆心,家長也要有持久力去支持子女的學習,Miss Wong只有兩、三位學生會因學校考試而請假,考DSE的學生也只請假一至兩個月,只要當樂器課堂及練習是日常生活的一部份,就不會隨便請假。

練習曲

現在很多學生都不願練習練習曲,只練習自己喜歡的曲目。練習曲就是要鞏固你的根基,讓你彈其他曲目時更加揮灑自如。印象中,Miss Wong小時候並沒有抗拒彈,反而覺得自己的手指跑得越來越快而感到高興。現在我學習長笛演奏級,老師仍給我吹練習曲,練快的練習曲,我的舌頭會很累、口乾,連肚子也覺得累;練慢的練習曲,會氣絕身亡外,還會很悶、很悶……

身為一位專業的鋼琴老師,當然明白老師的苦心,我也希望同學們明白我的用意,在家練好練習曲。

別再諸多藉口

人總是藉口多多,常說自己有很多功課,有很多活動,所以沒有時間練琴。以下是我認為彈好琴的三大因素。
第一:要學會取捨,時間有限,減去不重要,也不太喜歡的活動;
第二:要學懂時間管理,作息時間安排得宜;
第三:我經常都掛在嘴邊的堅持、有毅力。
我特別欣賞今年考DSE的兩位男生,一位是Brendan,另一位是只學了八個月琴的Marco。Brendan彈的是LTCL高級演奏文憑的曲目,十分艱難,但他依然可以全力以赴;Marco則是位初級學生,因為喜歡蕭邦的音樂而學琴,短短八個月,便可以彈奏四級程度的曲目,待他DSE後,我便會安排他考五級琴試。
應屆DSE考生都可以抽時間練琴,別告訴我讀小學的你不能做到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