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習樂器就是對學生輸入指令,像電腦一樣,沒有input,如何有output? 學習音樂大概有以下input:
- 上課吸收樂理知識;
- 學習演奏技巧;
- 解決困難的方法;
- 回家反覆練習;
- 音樂欣賞,培養對音樂的審美觀。
我歡迎家長第一課在課堂上觀察,讓他們了解學習音樂的過程和須知。堂上讓學生分辨什麼是優美的音色,初步教他們如何演奏優美的音色,並告訴大家將來,甚至一生要追求的音色。學習音樂過程中,聆聽音樂十分重要,不要認為上課時聆聽音樂是浪費時間,耳朵不學習聆聽,就不會演奏美妙的樂曲。
Henrika Studio for Music Performance : Piano, Flute and Vocal Lessons
Piano, Flute and Singing Lessons
學習樂器就是對學生輸入指令,像電腦一樣,沒有input,如何有output? 學習音樂大概有以下input:
學生A: 學了三年鋼琴,沒有請假,一個月學四堂,每堂1小時,每星期練習六天,每天1小時,三年來共練習了864小時和上了144小時課,彈琴時數等於1008小時。
學生B: 學了三年鋼琴,一個月平均上四堂,每堂1小時,但喜歡請假,一年請了6堂假,每星期練習兩天,每天半小時,三年內共練習了144小時和上了138小時課,彈琴時數等於282小時。
勤力練習和疏懶練習的學生,三年來學習時數相差726小時。所以家長們不要對我說,為什麼我子女的進度會很慢 。
我是一個愛音樂愛得瘋癲的老師,當然希望感染學生愛上音樂,就算不視音樂為終身職業,音樂都是陪伴你一輩子的好朋友。我的教學中,會鼓勵學生考試,也會安排程度高一點的學生比賽,學習有了目標,才能推動學生作出有質素的練習。比賽除了增加表演機會外,也可以觀摩其他參賽者,也是一個學習的經驗。考試都是一個表演的機會,同時可以幫助學生取得認可,也是對自己努力的一個肯定。話雖如此,考試的級數和比賽項目還是要老師決定,因為學生的程度只有身為老師的我最了解。
練習樂器是總會令身邊的人難受,所以同學們應該感謝父母有包容的心,他們的耳朵受盡折磨,直至樂曲完整及動聽才鬆一口氣,「亞仔亞女首歌終於似樣喇,原來都好好聽!」
練習時,手部動作/吹氣不是第一個動作,而是用腦袋想一想理想的聲音,聲音先在腦袋產生,然後用你的樂器產生,即是我經常和學生說:” Think before you play” “music in your head” 之類的話。
自己錄影和錄音的確可以幫助了解自己的不足,但我也希望同學學會彈奏/吹奏時聆聽,越學會聆聽自己的學生,會對自己要求越高,同時表現會是最好的。
各位同學,加緊練習,不要虐待考試官的耳朵。
大家一起栽培音樂小樹苗
Miss Wong明白家長緊張子女的學業,但也不應因學校考試而取消樂器課堂。第一 : 學校考試週會放下午,甚至早上十時十一時放學,我絕對不相信同學們剩下的時間全都用來溫習課本,你總可以安排最少15至30分鐘練習;第二 : 家長應教導子女做事不應臨急抱佛腳,考試週才發奮發狂的溫習,也失去學習本身的意義。
栽種音樂小樹苗需時很長,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不單小朋友要有毅力和恆心,家長也要有持久力去支持子女的學習,Miss Wong只有兩、三位學生會因學校考試而請假,考DSE的學生也只請假一至兩個月,只要當樂器課堂及練習是日常生活的一部份,就不會隨便請假。
現在很多學生都不願練習練習曲,只練習自己喜歡的曲目。練習曲就是要鞏固你的根基,讓你彈其他曲目時更加揮灑自如。印象中,Miss Wong小時候並沒有抗拒彈,反而覺得自己的手指跑得越來越快而感到高興。現在我學習長笛演奏級,老師仍給我吹練習曲,練快的練習曲,我的舌頭會很累、口乾,連肚子也覺得累;練慢的練習曲,會氣絕身亡外,還會很悶、很悶……
身為一位專業的鋼琴老師,當然明白老師的苦心,我也希望同學們明白我的用意,在家練好練習曲。
人總是藉口多多,常說自己有很多功課,有很多活動,所以沒有時間練琴。以下是我認為彈好琴的三大因素。
第一:要學會取捨,時間有限,減去不重要,也不太喜歡的活動;
第二:要學懂時間管理,作息時間安排得宜;
第三:我經常都掛在嘴邊的堅持、有毅力。
我特別欣賞今年考DSE的兩位男生,一位是Brendan,另一位是只學了八個月琴的Marco。Brendan彈的是LTCL高級演奏文憑的曲目,十分艱難,但他依然可以全力以赴;Marco則是位初級學生,因為喜歡蕭邦的音樂而學琴,短短八個月,便可以彈奏四級程度的曲目,待他DSE後,我便會安排他考五級琴試。
應屆DSE考生都可以抽時間練琴,別告訴我讀小學的你不能做到!